第三期
您当前的位置: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21-12-17  10:56:40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赶超发展的

实施意见

 

衡政办字〔2021〕3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衡水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字〔2021〕22号)精神,切实推进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赶超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四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宗旨,准确把握人工影响天气的基础性、公益性定位,强化责任落实、科技支撑和体制保障,提高作业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益,服务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大气污染治理以及重大应急保障活动,为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和人民群众安全福祉提供扎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聚焦衡水水资源短缺现状,实施全区域、常态化增雨防雹作业,合理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坚持政府主导,加快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军地协同、齐抓共管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格局;坚持科技引领,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能力,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质量和效益;坚持安全第一,紧盯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管机制,落实监管措施,提高风险防范和安全作业能力。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形成组织完善、服务精细、保障有力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粮食主产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人工影响天气保障能力有效增强,业务现代化水平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综合防范安全风险能力稳步提升。基本实现年均人工增雨(雪)达1.8亿立方米以上,防雹保护面积达到120万亩以上。到2035年,我市人工影响天气总体实力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二、扎实做好重点领域服务保障

(一)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服务。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气象服务保障需求,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优化作业布局,围绕干旱、冰雹等主要灾害,编制人工增雨抗旱和防雹服务作战图。加强冬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蜜桃、西瓜、葡萄等特色优势经济作物生长关键时节的气象灾害动态监测,建立干旱、冰雹区域联合联防作业服务模式。农业农村和气象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加大市、县指挥调度和区域联合作业力度,保障粮食稳产增收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政府,衡水市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各县市区政府,衡水市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负责,不再列出)

(二)做好生态保护和修复服务。以衡水湖生态保护修复区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区范围为重点,因地制宜制定常态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作计划。针对主要农作物发育期关键时节,提前研判预测,集中开展增雨作业,节约灌溉用水。加大夏季对流天气增雨作业力度,有效增加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及时研判汛期天气形势,科学开展河湖补水增雨作业,有效增加地下水。(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做好重大应急保障服务。加强应急会商,共享灾害风险、灾情、灾害预测信息,完善应对高温干旱、重污染天气过程等事件的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工作机制,及时启动针对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根据重大活动需要,建立人工影响天气试验、演练和联动工作机制,保障重大活动顺利开展。(市气象局、市公安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衡水军分区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全力提升基础业务能力

(一)提升云水资源监测能力。针对影响我市天气系统特点以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需求,构建由气象卫星、高分卫星、衡水新一代天气雷达、地面气象观测站等组成的云水资源立体监测网,统筹防灾减灾和人工影响天气监测评估,优化完善地面气象探测站网布局。(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增强业务指挥能力。综合应用遥感、水文、土壤湿度等资料信息,科学分析、精准研判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需求。强化雷达、卫星等探测资料应用,提高作业条件识别和效果评估能力。进一步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空域申报流程和地面作业站点的备案工作,升级改造市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健全智能识别、科学指挥、精准作业、定量评估等功能,提升指挥调度和空地协同水平。(市气象局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强指挥作业队伍。建立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充实专业指挥业务人员,市级专业指挥业务人员达到7—10名,县级专业指挥业务人员达到3—5名。建立专业化作业队伍,实行“炮长制”,配强火箭、高射炮作业骨干力量,健全相关人员技术等级评定、考核聘任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将专业化作业队伍建设纳入气象现代化建设和考核,出台作业人员评聘管理办法。健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的劳动保护、人身意外保险和公众责任保险等制度,配备作业安全防护装备,按规定落实津补贴政策,保障合理待遇,稳定作业人员队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气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夯实作业基础实力。以重要生态保护区、冰雹灾害高发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区等为重点,科学、统筹调整地面作业站点布局,补充建设地面作业站点,全市达到53个地面固定作业站点,实现我市农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全覆盖。建设市级人工影响天气弹药库,集中存储作业弹药。改造火箭、高射炮发射系统,实现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气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切实增强科技创新实力

(一)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完善气象、科技等多部门协同的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创新体系,开展自然云降水、气溶胶等人工影响天气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纳入科技计划,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发挥我市探测设备优势,开展精准化监测、作业条件识别和效果评估等人工影响天气核心技术研究。探索无人机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新方式、新手段。(市科学技术局、市气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和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并重,围绕科技攻关,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聘请专家开展点对点人才培养和业务指导,通过访问学习、业务交流等形式,培养相关专业科技人才。加大引进人才的支持力度,汇聚高校、科研院所等人才资源。强化对青年人才培养,鼓励支持出国交流和继续教育。(市气象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严格作业安全监管

(一)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河北省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细则》,强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编制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生产责任清单,确保安全责任措施落实落地。编制人工影响天气安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依法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联合检查、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按要求定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作业能力评估和地面作业站点安全等级评定工作,实施地面作业站点安全等级提升行动,对未达标地面作业站点暂停作业资格,持续提升地面作业站点安全等级。(市气象局、市应急管理局等负责督促落实)

(二)加强重点环节安全监管。加强作业装备和弹药购销、存储、运输、使用等安全管理,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信息录入民爆信息系统,依法及时办理弹药运输许可证。基层作业单位落实作业公告、空域申请、射界管理等制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市公安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气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高装备设备安全技术水平。全面实施作业装备设备安全技术提升行动,加强安全技术防范和信息化管理,完善物联网、智能识别、电子芯片、信息安全等技术应用,实现火箭发射系统和高射炮的安全锁定装置加装率达到100%。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智能化平台建设,加强物联网应用,实现对作业场所、作业实施、装备弹药运储的实时远程监控和风险监控预警。加快更新作业装备,逐步淘汰落后和老旧装备。(市公安局、市气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六、落实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要建立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协调会议制度,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联合会商、信息共享、督导考核;加强部门之间、县域之间、军地之间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上下衔接、分工协作、统筹集约、联合联动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制,协同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科研攻关、业务运行保障以及监管、协调和服务等方面工作。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空域保障协调机制。(市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经费保障。市县按规定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相关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优化人工影响天气资金支出结构,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放大资金使用绩效。鼓励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构依法探索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技术试验。(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学技术局、市气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依法管理。严格执行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衡水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完善配套的规章制度。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抽查,确保各类组织依法依规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相关活动。积极承担行业和地方标准制定,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市气象局、市公安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宣传。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为公益性科普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融入全市防灾减灾基地和科普场馆等内容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提高全社会对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认识。对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市科学技术局、市科协、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气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8月9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