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
您当前的位置:

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衡水市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 知

发布日期:2021-08-12  15:57:49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

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衡水市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衡政字2021〕6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衡水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

《衡水市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衡水市人民政府        

                                                                                                                                    202147日   

 

衡水市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冀政字〔20217号)精神,进一步巩固拓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成果,将“四个农业”的要求落到实处、引向深处,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推动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按照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要求,突出特色优势产业,抓住关键环节,集中资源力量,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和举措,着力推动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落地见效,加快构建特色鲜明、规模开发、高端带动、集群发展的新格局,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节水优先,绿色发展。树立节水优先理念,坚持以水定调、以水定种、以水定产,探索建立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布局和种养结构,推广节水品种、节水技术、节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节约利用水资源。

坚持系统思维,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引入新发展理念、生产要素、经营模式、经营主体和体制机制,把科技、绿色、品牌、质量元素融入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增强农产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坚持集群带动,融合发展。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理念,聚集农业重点产业、核心产品,集中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部署供应链、配置物流链、提升价值链,形成大中小主体融通、上下游环节畅通、产供销组织协同的链式发展模式。

坚持消费引领,高端发展。瞄准北京、天津、雄安和石家庄等高端农产品消费需求,充分利用衡水区域优势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衡水协作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快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坚持市场导向,高效发展。强化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依靠市场牵动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辐射农户,进一步整合资源要素,带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农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明显深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全市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由2020年的65%提高到66%,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值力争由1:1提高到1.5:1。建设5个产值超十亿元农业产业强镇;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38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超过8亿元。全市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长3%以上。

绿色生产方式基本形成。到2025年,基本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方式。农业灌溉用水量只减不增,化肥、农药施用量保持零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5%以上,秸秆基本实现全面综合利用,农膜基本实现全部回收。

科技支撑能力全面加强。到2025年,基本形成体系完善、创新能力强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创新驿站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县乡村四级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特色优势产业科技服务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91%提高到93%

品牌竞争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基本形成农产品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三位一体”品牌体系,形成“衡”字号品牌集群。全市力争培育高端精品农产品品牌20个以上、区域公用品牌达到8个以上、领军企业品牌8个左右。

农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到2025年,农业标准体系趋于完善,产品质量明显提升,“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追溯机制有效落实。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提升到80%以上,“两品一标”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达到155个,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二、发展重点

瞄准北京、天津、雄安和石家庄等高端市场需求,聚集科技、绿色、品牌、质量发展要素,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的基础上,分区域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集中力量打造优质谷子、优质专用高粱、精品蔬菜、道地中药材、沙地梨、优质专用葡萄、优质桃、高端乳品、优质生猪、优质蛋肉鸡等10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每个产业集群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依托,以特色优势农产品为主导,以农业品牌为引领,促进产业向自然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大的区域聚集发展,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

(一)优质谷子。支持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按照市场需求,选育推广抗病性、适口性兼优的粥用谷子品种,高抗性淀粉及富硒、富锌等功能品种,高油酸、高淀粉低脂肪、冻融稳定性强的加工专用型品种。以冀州区为重点,培育推广优质谷子品种,建设优质谷子生产基地,提高谷子深加工水平和营销能力。以阜城县为重点,打造休耕区谷子全程机械化生产产业带。以景县留府乡为重点,加快谷子交易市场提档升级,打造谷子特色小镇。到2025年,全市优质谷子播种面积发展到15万亩,总产达到3.2万吨,年产值达到5.7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市区政府)

(二)优质专用高粱。立足我市农业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以阜城县、景县、武邑县、武强县为重点,依托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发展壮大优质高粱产业。支持科研院所、种植基地与酒类企业深入合作,培育推广高品质高粱品种,形成科研、生产、销售“一条龙”,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高粱产业链条。以阜城县阜星科技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大力实施高粱品牌培育工程,打造“阜星牌”高粱、“益彰牌”调味品、“阜星高粱酒”等特色高粱产品品牌。加强产销对接,鼓励企业与经营主体签订产销协议,大力推进订单生产。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到2025年,全市高粱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建成353万亩以上的高粱规模种植基地,初步建成全省第一、全国有影响力的高粱产业基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市区政府)

(三)精品蔬菜。开展“蔬菜进京”行动,深化与北京新发地等集团合作,推动蔬菜向设施化、精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着力打造北京、天津、雄安和石家庄精品蔬菜供应基地和应急保障基地。按照“突出单品、跨县跨区、规模连片、优势明显”的原则,整合相邻区域、相近产业资源,以饶阳县、阜城县、武邑县、故城县和冀州区等蔬菜大县为重点,跨县市区建设精品蔬菜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左右,产量340万吨左右,设施蔬菜稳定在45万亩以上。按照“国内一流”的标准,高标准打造饶阳蔬菜、阜城西瓜2个现代蔬菜示范园区,推动县域内产品结构多样化向优势产品规模化转变,提升蔬菜产业溢价能力、整体效益和市场影响力。提升饶阳“北方设施蔬菜新品种测试基地”水平,到2025年,测评能力达到2200个,力争打造成北方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设施果菜新品种展示中心和新技术集成创新基地。提升蔬菜产后加工能力,探索建立净菜加工基地,健全冷链物流体系。在饶阳县、阜城县、武邑县等蔬菜集中产区,建设冷藏库、气调库等,配备冷链运输配送设施,建立“产地+冷链运输+销地”的快速运输体系。全面推广应用防虫网、粘虫板、性诱剂、杀虫灯等物理生物防控技术和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绿色生态防控措施。大力推广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探索蔬菜节水灌溉模式。(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市区政府)

(四)道地中药材。优化中药材产业区域布局,以故城县、桃城区、冀州区、枣强县、安平县等为重点,每个县突出12个优势道地品种,扩大单品规模,提升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水平,培育特色知名品牌。以深州亿城、衡水景芝源、故城茂丰、安平绿纱滩等中药材种养殖基地为引领,打造45个中药材种养殖示范基地。引进“中医农业”思维,在故城县开展“土元”中药材养殖,打造全国最大“土元”养殖基地;建立金蝉养殖研究中心,探索适合的养殖方法和人工速养金蝉新技术,打造故城房庄“中国金蝉之乡”。以安平县为重点,加强与河北农大等单位的战略合作,推广白山药科学种植、绿色种植技术,提升白山药整体种植技术水平,引领全市白山药产业绿色发展。鼓励中药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在产地开展趁鲜切制,打造中药材产品初加工基地。积极推进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有效成份等质量检测,推动中药材种养殖企业和基地加入中药材质量监测体系。到2025年,中药材种养面积达到10万亩。(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市区政府、衡水高新区管委会)

(五)沙地梨。以深州市、饶阳县、武邑县、阜城县、冀州区等为重点,培育梨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梨产业。开展精品示范基地建设,围绕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大力推广省力化、机械化、标准化、矮密化栽培模式,打造现代化精品梨园,“做精”梨产业。搭建科技平台、强化科技支撑,增强梨产业竞争力。做强龙头企业,打造优势品牌,提升梨果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展梨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引领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市梨种植面积稳定在18万亩,产量稳定在42万吨,产值达到10.5亿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市区政府)

(六)优质专用葡萄。以饶阳县、深州市、枣强县、武邑县等4个县市的16个乡镇为重点,集中建设独具衡水特色的优质鲜食设施葡萄产业集群,持续推进“饶阳葡萄”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引进繁育密光、春光等优良鲜食品种,延长供应期。加强设施葡萄机械化、省工省力、洁净生产、连年丰产、品质提升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建立设施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和产品质量追朔制度。大力发展设施葡萄现代化、规模化示范园区,加快推进葡萄观光产业园、葡萄主题公园、葡萄休闲观光小镇建设,推动设施葡萄产业转型升级。到2025年,全市新增设施葡萄1万亩以上,打造葡萄精品示范园区3个,葡萄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总产达到19.6万吨,产值达到11.6亿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市区政府)

(七)优质桃。以深州市、饶阳县、阜城县、景县等4个县市的14个乡镇为重点,集中建设独具衡水特色的优质桃产业集群。以深州市为重点发展蜜桃产业,在全国叫响“深州蜜桃”品牌;以景县、阜城县为重点发展优种蟠桃,以深州市、武邑县、故城县为重点发展设施桃。有序引导淘汰一批老龄低效桃园,加快中低效园的升级改造和老龄园的更新改建步伐。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化桃园,重点发展优质品种、地方特色品种和稀缺品种,构建高品质、多种类和长熟期的品种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强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支持开展“两品一标”认证,培育优质桃产品品牌。到2025年,打造桃精品示范果园10个以上,全市桃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总产达到25万吨,产值达到8亿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市区政府)

(八)高端乳品。以奶牛养殖集聚发展为方向,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武强县、故城县为重点,全力推进奶牛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实施加工带动,按照“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全产业链发展要求,大力发展优质奶源基地。打造武强县现代奶业产业园区和武强蒙牛百亿产业集群建设,泌乳牛达到35万头,实现龙头带动、产加销游全产业链发展。鼓励龙头企业提高加工层级,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将过剩产能转型生产巴氏杀菌乳等高端产品。加强新型包装升级等新技术在乳制品工业中的应用,推广全链条质量安全管控体系建设,保障产品全生命周期品质管理,实现产品创制与消费者需求的高效精准对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奶牛养殖向乳制品加工流通全面拓展,让奶农更多分享增值收益。到2025年,全市奶牛存栏达到9.5万头,生鲜乳产量达到35万吨,高端液态奶产量达到25万吨。(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市区政府)

(九)优质生猪。以安平县、深州市、冀州区、故城县、饶阳县、景县、阜城县等为重点,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品种,实行品种良种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监管常态化,不断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原种场为核心、扩繁场为依托、商品场为基础,完善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三级良种繁育体系。提升安平县裕丰京安、浩源两个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生产能力和水平,强化年出栏1万头商品猪场标准化管理,提升综合生产水平。通过引进新技术、新设备,高起点新建改扩建生猪规模场,推进生猪产业基地建设。支持生猪产业协会、合作社等组织建设,推动建立龙头企业与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生猪产业链条建设。强化投入品监管,建立兽药饲料生产动态监管制度,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兽医卫生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完善屠宰行业管理系统,提升执法能力和监管水平。到2025年,全市生猪存栏达到150万头,出栏达到249万头。(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市区政府)

(十)优质蛋肉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以故城县、景县、阜城县、武邑县为重点的肉鸡产业优势区,实现肉鸡产业提档升级;建设以深州市、冀州区、饶阳县、景县为重点的蛋鸡产业优势区,扩大金凤鸡、太行鸡养殖规模。围绕品种良种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资源化的要求,着力在场址布局、鸡舍建设、设施配备、良种选择、防疫安全、产品优质、粪污处理等重点环节按标准化程序组织生产。加强标准化规模养殖与产业化经营的协同推进,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产业上下游贯通。鼓励建立产销合作机制,实现生产上水平、产品有出路、效益有保障。引导肉鸡深加工企业以便利、多用途、多功效、多风味为方向,提升肉鸡分割、熟食加工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结合产业集群和精品基地建设,培育产品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到2025年,全市蛋鸡存栏达到2350万只,鸡蛋产量达到26万吨,肉鸡出栏达到5000万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市区政府)

坚持上下联动、分级打造。市级重点抓跨县域发展的品种、产业、集群。县级大力实施“一县一业”战略,培育区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县域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发展产业强镇,引导形成“一村一品”。

三、关键环节

按照全产业链打造、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将科技、绿色、品牌、质量元素融入生产各环节,实施十二大工程,打造一批科技高端、标准高端、品质高端、品牌高端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精品农产品,带动全市特色优势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一)土壤环境改良工程。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有效改善土壤环境,补齐耕地质量短板,夯实高端精品生产基础。认真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提升肥料的利用率,提高土肥保产提质能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肥力。建设高标准农田,符合建设条件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精品农产品生产基地优先建成高标准农田,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进行查漏补缺和提质改造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到202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6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万亩。(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市区政府,衡水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

(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做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力争年内完成200个种质资源征集,对有价值种质资源线索进行深入挖掘,进一步加强保护利用力度。实施特色种业创新工程,到2025年建设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园3个、节水小麦试验示范区1个、蔬菜展示区1个。以强筋和节水小麦、杂交谷子、酿酒高粱、“双高”大豆、高油酸花生等为重点,到2025年,引进培育、示范推广适应我市需要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突破性新品种15个以上,确保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升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水平,建设规模化、集约化种子生产基地8万亩。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培育1家大型“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力争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种业品牌。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强化畜禽良种设施建设,加强国家核心育种场、种畜禽场、水产良种场建设,重点建设2个生猪国家核心育种场,1个省级水产原良种场。(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农科院、市科学技术局,各县市区政府,衡水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

(三)创新平台建设工程。瞄准特色优势产业关键环节,引入人才、技术等优质资源,加强成果转化,实现农产品生产由要素驱动向科技驱动转变。打造协同创新平台,继续深化与中国农科院、河北省农科院等京津冀优势科技资源合作,加快形成“科技引进、衡水转化、优先推广”的协同创新机制。加强对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的提档升级,培育拓展新动能。全面提升农业创新驿站培育力度,实现县域主导产业全覆盖,把驿站打造成农业科技创新要素聚集地、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和特色产业发展引领区。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实行挂牌服务,建立覆盖所有乡村、服务到项目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到2025年,主推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强化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技推广职能,改善技术服务设施和条件,积极吸纳优秀涉农大学生,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强化新型科技特派员服务支撑,实现全市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服务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学技术局,各县市区政府,衡水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

(四)技术标准推广工程。严格落实企业生产主体责任,把农业生产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用高标准打造优质产品,实现规模种养企业全部纳入市级追溯平台监管,实现农产品以高质量、高品质占领北京、天津、雄安和石家庄等高端市场。健全产品标准体系,坚持无标建标、有标提标、全链创标,鼓励制定高于国标的企业标准,到2025年,制修订市级及以上农业地方标准30项以上。探索建立地方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机制,有效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和先进性。强化标准转化、推广、应用,特色优势产业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提升到80%以上。鼓励“两品一标”认证,实施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行动,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培育,推行生态循环生产方式,提高全程质量管控能力,到2025年,全市“两品一标”农产品发展到150个。加强质量监管,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逐步推广电子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使用,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追溯机制。加大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力度,每年定量检测达到1.5/千人以上,逐年增加监督抽检比例,加大执法力度,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政府,衡水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

(五)设施装备升级工程。以特色优势产业关键环节和瓶颈制约领域为重点,适应机械化、智能化、远程可视化发展趋势,改进传统果蔬大棚的结构,采取新的种植模式、新架型、新设施,推动农业设施升级换代,以更好地适应四个农业的发展。着眼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生物安全、废弃物收集利用水平,推进畜牧水产养殖设施设备现代化。小麦重点推进节水灌溉环节机械化。玉米重点推进收获环节茎穗兼收、籽粒直收机械化。谷子、高粱重点推进精量播种、低损收获等环节机械化。蔬菜重点推进育苗移栽、保鲜储藏、收获等环节机械化。中药材重点推进育苗播种、高效收获等环节机械化。棉花等覆膜作物重点推进农膜残膜回收环节机械化。果品重点推进除草施肥、机械修剪、采摘等环节机械化。畜禽养殖重点推进饲料收获、畜禽粪污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环节机械化。水产养殖重点推进水质调控、精准投喂和管控等环节机械化。到2025年,设施农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总体提升到55%。建设2个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化“种养加”生态农业示范点,积极争取申报1个“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开展智慧农业示范,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农业产业数字化进程。(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供销社,各县市区政府,衡水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

(六)绿色生产推进工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探索推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精品农产品生产基地等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引进推广节水品种,实现小麦节水品种基本全覆盖。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大力推广优质肥料和高效施肥技术,到2025年,主要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强化农药减量控害,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绿色防控产品,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60%50%以上。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开展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提档升级行动,到2025年,设施先进完备的一级规模场比例由15%提高到35%,设施较为先进的二级规模场比例由35%提高到50%,设施基本满足需要的三级规模场比例由50%降至1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5%以上。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到2025年,基本实现秸秆全面综合利用和农膜全部回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供销社,各县市区政府,衡水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

(七)加工保鲜提升工程。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思路,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实现全产业链开发。鼓励果蔬畜禽等特色鲜活农产品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建设冷藏、冷冻等仓储保鲜冷链设施,进行分拣、包装、保鲜等初加工,加强产品产后处理。到2025年,力争建成300个以上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力争实现所有特色产业、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做大做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仓储供应、物流信息等水平,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寻求合作伙伴,建设仓储保鲜设施,提高低温保鲜仓储能力,进一步增强市场辐射带动能力。深入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紧紧把握市场前沿,积极引进食品辐照、超微粉碎、生物工程和分子蒸馏等精深加工新技术,生产复合式、多种类型、二次以上精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多重增值。加强蔬菜、果品、畜禽等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加工,努力做到“吃干榨净”。加快“中央厨房”建设,谋划引进主食加工示范企业,努力打造一批“中央厨房+配送中心+直营店”典型模式的中央厨房企业。推进农产品加工向园区集中,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力争建设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建成1个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市级龙头企业保持在360家,农产品加工业收入达到60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政府,衡水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

(八)休闲农业培育工程。拓展特色优势产业功能,纵向抓链条延伸,横向抓业态拓展,进一步提高农业附加值。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在沿高铁高速、沿国省干道、沿景区周边,以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为导向,发展农业生态游、景观游;以省市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美丽休闲乡村和休闲农业星级企业等为载体,依托农业生产生态资源,发展田园观光、农耕体验、文化休闲、科普教育、健康养生等业态,适应城市居民多样化需求。注重品质提升,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重点打造提升5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提升服务水平,引导和支持乡村休闲旅游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市力争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38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达到8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衡水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

(九)“衡水品牌”打造工程。立足我市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以京津等高端市场为重点,通过强化专业机构设计、立体化宣传推广、多渠道营销拓展,链条式培树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带动明显的农产品“衡水品牌”,形成“衡”字号品牌集群。开展区域公用品牌、核心领军企业品牌和高端精品产品品牌规范提升活动,争创省级区域公用品牌、领军企业品牌,组织认定一批市级区域公用品牌、领军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积极组织参加优势产业发布会、品牌农业展、品牌创新创意设计大赛、设计对接会、一线城市品牌行、“六进工程”等系列活动。综合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新媒体等媒介,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品牌宣传推介。鼓励各县市区自办品牌宣传推介活动。到2025年,全市力争培育高端精品产品品牌20个以上,区域公用品牌8个以上,领军企业品牌8个左右。(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各县市区政府,衡水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

(十)园区基地带动工程。以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龙头企业,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园区基地,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作用,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高地。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紧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依托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打造14个种植业示范园区、14个畜牧养殖示范园区。每个示范园区以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重点加强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生态链、利益链五链建设。打造农产品出口基地(示范区),以县域为单元,以核心农产品出口企业为依托,采取梯次推进方式,到2025年,打造一批农产品出口高质量发展基地(示范区),努力提高全市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打造农业产业强镇,引导农产品加工物流等产业向中心镇(乡)聚集,吸引资本聚镇、能人入镇、技术进镇,建设一批专用原料生产、集约加工转化、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到2025年,全市布局打造8个以上农业产业强镇。(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政府,衡水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

(十一)联合发展促进工程。推进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发展,实现资源和资产的有效利用。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营模式,重点发展壮大一批省级示范联合体,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村合作经济组织与中化现代农业的战略合作,形成服务联盟,开展以托管服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打造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全产业链,抓好县级MAP中化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建设,拓展“两自五统”等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打造一批万亩优质粮食托管生产基地,提高我市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提升粮食安全生产能力。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把符合条件的种养大户、专业大户等规模农业经营户纳入名录管理和服务,把农业规模经营户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农场。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和规范提升行动,促其在合作服务、利益联结、民主管理、规模经营、注重效益五个方面做到规范化,进一步提升办社水平,提高示范带动能力,规范农民合作社建设。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到2025年,全市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稳定在350家、省级示范社达到200家、国家示范社达到50家;培育示范家庭农场700家、托管服务组织2000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各县市区政府,衡水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

(十二)产销渠道对接工程。打通阻碍农产品流通的各种堵点、难点和痛点,有效解决小农户分散经营和农产品集中流通的矛盾,实现生产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拓展线上新渠道,积极对接河北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组织企业进行农产品生产发布、经营主体目录公布,实现线上下单、线下配送。将市域内主要超市、知名电商企业名单推送给生产经营主体,并指导生产经营主体通过直播带货、融媒体宣传、短视频推广等形式,推动网络营销,积极组织企业上线京东、淘宝“河北农特产品馆”和扶贫832网络销售平台。实施“果蔬进京行动”,加强与新发地战略合作,争取建设一批种植基地和若干物流专线,力争早日建成高规格、现代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促进我市更多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向京津等一线城市高端市场。组织农村电商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和致富带头人参加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利用京东、淘宝等线上销售平台,围绕各县市区特色农业、特色产业,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和销售网络建设,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带头作用的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应用一体化龙头企业。到2025年,全市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00亿元。积极组织我市优质农产品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廊坊农产品交易会等大型展会和各种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供销社,各县市区政府,衡水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

四、政策支撑

(一)积极推进投资融资。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规范发展,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业领域项目。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统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等进行整体化投资。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无抵押、免担保的线上金融信贷产品,融合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探索建立“金融精准帮扶”机制。积极搭建“智慧金融服务平台”,继续通过“政府陪行长走企业”“政府陪行长走产业”活动,对农业企业进行多层次“线下+线上”银企对接,对接过程中引导各金融机构推广惠农金融产品,加大对农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开展农业大招商活动,重点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按照延链补链强链要求,谋划制定产业招商地图,建立招商项目库,组织开展“一对一”“请进来”“走出去”等多样化招商,积极参加河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大会及京津冀蔬菜、食用菌、果品、中药材等产业发展大会。(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衡水银保监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

(二)创新拓展保险服务。引导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推广针对性强、保障范围广的自然灾害险、特色产品险、农产品价格和收入险等险种,探索“保险+信贷”、“保险+期货”模式,构建涵盖财政补贴基本险、商业险和附加险等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引导保险机构创新服务方式,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提高农民种养积极性。加大县域金融风险监测力度,增强风险防控措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鼓励保险业金融机构在我市开展“防贫保”等业务,建立健全防贫返贫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责任单位:衡水银保监分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

(三)持续强化财政支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重点保障领域,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到2025年,达到省目标要求。在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前提下,支持县市区在新增政府债务限额内,依法合规使用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公益性项目。(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

(四)强化用地保障。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成果在土地流转、土地托管、惠农政策落实等方面的应用。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用足用好设施农业用地政策。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每年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规模,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市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重点农业产业和项目用地。(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

(五)强化人才支撑。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以院士联系点、驻衡农业试验基地、农业重点实验室、农业创新驿站为平台,积极引进各方面高层次专家,促进农业高新技术推广。以农业创新驿站为平台,积极引导涉农专业毕业生、青年科技骨干驻驿站、进园区、下基地,开展科技研发和农技推广工作。建立健全以服务质量、创新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调动科技人员服务农业积极性。实施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工程,将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由脱贫县向其他县市区拓展。以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为抓手,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训,引导土地流转、产业扶持、人才奖励、金融保险等政策向高素质农民倾斜,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新创业。(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

五、组织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强化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推进力度,做好组织协调、动态管理、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等工作。各县市区分别明确区域布局、重点产业、重点方向、重点任务,逐级逐产业制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形成上下贯通、方向一致、有机衔接、多级联动的推进体系。市农业农村局成立“四个农业”工作专班,主要负责同志任班长,设立3个工作组,统筹推进。市级发展重点,由市农业农村局采取处级领导包县方式,对各县市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推进强化包联指导。各县市区要参照市级专班机构设置,成立专班,严格落实责任分工,协调解决推进中的问题,有效推动落实。(责任单位: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政府,衡水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

(二)严格督导考核。各县市区要把持续深化“四个农业”、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每年制定推进计划,将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分解到季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制定工作推进时间表、路线图。对已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要逐项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实施进度和效果。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市有关部门,定期开展工作调度、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四个农业”发展成效纳入乡村振兴考核重要内容,年末逐级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县市区通报表扬,对落实不力、未完成任务、排名靠后的县市区通报约谈。(责任单位: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政府,衡水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

(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宣讲、培训和各类新闻媒体,在市、县、乡、村各级全面宣传发展“四个农业”的方针,指导各级干部职工把思想凝聚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上来,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把行动融入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开展观摩拉练活动,营造你追我赶、创业创富的浓厚氛围。每年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筛选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案例,集中宣传推介,促进工作落实。(责任单位: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政府,衡水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

 

附件:

1.重点打造10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名单

2.重点打造2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名单

3.重点打造20个高端精品名单

4.衡水市10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高质

  量发展推进方案(20212025年)

附件1.docx附件2.docx附件3.docx附件4.docx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